学校简介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6年6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体育局和教育厅共同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南宁市公园路校区和武鸣校区。公园路校区毗邻风景秀丽的人民公园,交通便利,环境幽美;武鸣校区设在武鸣区灵水路广西武鸣体育训练基地内,位于武鸣区灵水旅游风景区的温泉湖畔。目前,学校正积极推动建设相思湖新校区。
学校现有体育与教育系、运动系、运动医学系、体育产业与传媒系、土木建筑工程系、公共课教学部和附属中等职业学校等7个教学单位,拥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建筑工程技术等20多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形成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多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6人,教授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研究生班学历以上教师占总数62.5%。有国家级以上裁判员19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9人。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是国家队、省队退役运动员或教练员。学校还特聘区内外72名能工巧匠和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或兼课教师。
办学以来,一代又一代体专人自觉肩负起为广西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历史使命,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先后培养培训了10万余名体育专业人才,涌现出李宁、吴数德、唐灵生、韦晴光、农群华等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被誉为“八桂体育人才的摇篮”。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学校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及社会体育专业实训基地分别获得自治区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多次获得自治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始终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依托自身特色和专业优势服务广西体育乃至全国体育事业。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运动员职业培训基地、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广西教练员岗位培训中心、广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资格培训基地、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广西救生员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等10多个机构挂靠我校。学校牵头成立广西体育职业教育集团、广西体育法学研究会,先后承办中国—东盟体育产业论坛、广西体育节民族体育技能大赛等大型活动,并选派教师参与服务国内外重大赛事。
学校先后与北京体育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多所高校建立战略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积极面向东盟各国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教育合作,并辐射欧洲、大洋洲、非洲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与越南河内体育师范大学、越南北宁体育大学、泰国素历他尼皇家师范大学、泰国清迈体育学院、丹麦葛莱体育教育学院、台湾树德科技大学、新西兰高尔夫学院等多所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2011年以来,学校派出援外教师23人次,分别前往缅甸、老挝、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国家队、高校和机构执教或讲学。同时邀请多名东盟国家及丹麦和台湾地区的知名专家到校讲学。学校每年均选派交换生到东盟国家、丹麦等欧洲国家的高校留学,每年均有多批次来自越南、泰国高校的学生到我校学习交流。目前,学校正致力于推动与东盟各国高校实施2+1、3+1、2+2合作办学模式,创建了中国-东盟体育文化交流中心,积极面向东盟打造国际培训和留学基地。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得到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时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国家体委李梦华、伍绍祖、袁伟民等领导先后到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办学给予充分肯定。彭清华、陈武等自治区领导先后就学校发展作过批示。2016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动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广西体育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广西的高等体育教育工作,发挥体育高等教育在我区体育事业中的作用。推进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和升格为本科院校”。2016年11月,自治区主席陈武在推动广西体育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快推进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升为本科,为广西体育人才培养构建大平台”。
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确立起“地方性、行业性、国际性”办学定位,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升内涵、创建精品、特色强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训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创特色、育优势、树品牌”的办学战略。当前,学校正以“相思湖新校区建设”和“升本建院”为工作重点,努力开创“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新局面,朝着办学特色鲜明、区内外和东南亚有影响,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广西体育学院目标奋力迈进。